sunny Mall

註冊/登入會員
店舖加盟
會員中心
平台客服
訂單查詢
好康
購物車
SunnyMall購物網
    清水祖師 2013-06-29

 

 

清水祖師,又稱「麻章上人」,閩南多稱為「烏面祖師」,台灣民間通稱為「祖師公」。

 

  • 清水祖師,法號普足,俗名陳昭應(一說為陳榮祖、陳昭或陳應,1045年-1101年),本籍福建永春,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。由於在安溪清水巖修道,被尊稱為清水祖師。民間俗稱「祖師公」或「祖師爺」。
    圓寂後,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,逐漸民間化、道教化,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保護神祇。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,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,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。
  • 隨著安溪移民來台,清水祖師的信仰在台灣也蓬勃發展,尤以台北地區最盛。
    清水祖師幼年時,即在大雲院出家,遍訪名山後,居於永春縣,以「道行精嚴」聞名閩南。宋神宗元豐六年(1083年),清水祖師被素仰其道行的劉公銳請到安溪求雨,非常成功。故當地百姓極力挽留之。於是清水祖師定居安溪,而劉公銳慨然捐出大筆土地,在「張巖」建庵。祖師見「張巖」之「清泉不竭」,便改張巖之名為清水巖。而清水巖之庵本為草庵,多賴清水祖師和徒弟楊道、周明等幾度拓展,終於開拓寺宇。故日後奉祀清水祖師之寺剎,多名為「清水巖」,如艋舺清水巖等。

  • 清水祖師熱心於公益事業,多次募捐款項,號召造橋鋪路,一生興建過幾十座橋樑。並且醫道高明,常常施藥救助人民。閩南一帶人士皆相當崇敬。
   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(1101年)五月十三,清水祖師圓寂於清水巖。安溪縣民感激清水祖師,故加以奉祀。從此,清水祖師成為安溪縣民信仰最誠的地方神祇。

  • 清水祖師的功績主要如下:
    造橋:造橋鋪路,便民甚多。清水祖師於永春「勸造橋樑數十」。到了安溪,又募捐勸造通泉橋、谷口橋、汰口橋等。清水祖師一生募捐,修造幾十座橋樑,對民眾生活、行動幫助極大,自然得到民眾的感佩。
    施藥:所謂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浮屠。施藥活人,是極大的善舉。清水祖師以其高超之醫術,在瘴癘之氣盛行的閩南一帶,救治了不少患病的民眾,而患者無不感激、愛戴。
    求雨:一般人認為,普通人不能掌握自然現象,如下雨與否,唯有神聖,方能成之。但清水祖師在世時,就已經屢次祈禱成功,讓蒼天降下甘霖,被認為有功於解決多次的旱災。也因為求雨屢次的成功,被視為神蹟,清水祖師也被賦予相當的神秘色彩。

  • 由於清水祖師圓寂後,不忘蒼生,每禱則應,多次求雨驅蟲,非常靈驗。地方人士上報朝廷,屢屢得到封號如下:

    南宋孝宗隆興二年(1164年),敕封清水祖師為「昭應大師」。

   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(1184年),加封為「昭應慈濟大師」。

    宋寧宗嘉泰元年(1201年),再加封為「昭應廣惠慈濟大師」。

    宋寧宗嘉定三年(1210年),再加封為「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」。
  • 真真人
    傳說南宋時,泉州知府真德秀,乃程朱理學名儒,以清廉自居,向來不喜勞民傷財。泉州大旱時,在幕僚、官民不斷建議之下,方不得已率眾舉行祭典,向清水祖師求雨,並在清水祖師神像下方堆滿紙錢,意思暗示若求雨不成,即要燒毀神像。
    祭祀完畢,立刻下起大雨,而且還飄落一片梧桐葉,上面寫著四句詩:「雨是江西雨,移來泉州府,老佛若無靈,渾身成火灰。」意思是清水祖師施展法力,將本來江西應該下的雨,挪到泉州來抒解旱災。如果清水祖師我不能靈驗,可能就要被你知府真德秀燒成灰燼。

  • 真德秀為感謝神威,於是在祖師廟「真人」之匾額之上,添上其姓氏「真」,成為「真真人」,其意為誇獎清水祖師是「真人」之中的「真人」。從此,真德秀篤信清水祖師。
    據說,安溪祖師廟第十支首籤詩:「火發連天炎,嶺危去路難。若無天降雨,禍福在人間。」就是在講真真人這個故事。

  • 烏面祖師
    關於此傳說有二:
    傳說中,安溪清水巖是塊福地,適合修道。而祖師初居清水巖,遇到原先佔據此地的四個山鬼,趙、王、蘇、李四大將來挑戰,明言此地為其所據,要求祖師離開。清水祖師於是與他們鬥法,四大將失敗逃離,卻在夜半回到清水巖來,把出口悉數封死,縱火燒山,連燒了七天七夜,就正當四大將歡欣鼓舞,自度清水祖師已死,要重新佔據清水巖時,卻發現清水祖師無恙端坐,只是臉被燻黑了。從此四大將心悅誠服,成為清水祖師的護法神。而清水祖師的塑像,其面部也必為黑色。

  • 祖師未曾出家之前,嫂嫂臨盆生產,無法炊事,請祖師上山砍柴。但不久後,嫂因看見沒有柴薪,而火依舊燃燒,不由得大吃一驚,方知祖師以己身為柴薪,嫂欲將祖師拉起,不料祖師身陷火中,祖師出灶後,安然無恙,唯煙燻黑祖師面孔。

  • 落鼻祖師
    傳說中艋舺祖師廟的有一座清水祖師神像非常靈驗,每次只要有天災、人禍,祖師神像的鼻子或下巴就會掉落,以向信徒示警,信眾皆稱之「落鼻祖師」或「落鼻祖」。後來清法戰爭時,法軍進犯淡水,於是淡水祖師廟將落鼻祖師神像借去淡水,助長神威,事後卻不歸還,導致艋舺與淡水兩派信徒之間的紛爭。淡水方面,則說此神像本是淡水信徒所有,是艋舺祖師廟借去遊行轄境的。在兩派紛爭的結果之下,於是由艋舺與淡水輪流奉祀。

  • 落鼻祖師的正名又稱為「蓬萊老祖」,終年接受上百個宮廟、聚落(迎請地域轄台北縣市、基隆市、宜蘭縣、桃園縣)以及私人民宅所迎請,由於其鼻子不定時於廟中或各迎請單位中掉落,衍生了許多傳奇性的落鼻故事,譬如鼻子會化作蟬黏在樹上,並且發出蟬的叫聲等情節,落鼻祖師的故事也出現在許多童話故事的文本,使得落鼻祖師的傳說故事不僅僅充滿神秘性,而且擁有許多趣味性。另一方面,落鼻祖師由於全身均是沈香木所雕成,沈香木在中藥學來說,具有許多實質的療效,因此又被稱為「藥祖祖師」,有著許多治病的神蹟流傳。

  •  

    最後,值得注意的是,臺灣北部有許多宮廟神壇模仿其落鼻造型,而雕塑許多清水祖師分身,諸如:臺北縣瑞芳鎮龍巖宮、臺北縣瑞芳鎮忠仁廟、臺北市北投區稻香里集應廟、臺北縣汐止市忠順廟、臺北縣汐止市濟德宮、臺北市北投區山腳廣福宮、臺北縣新莊市如意堂等~

    參考資料 補充資料來自維基百科~ "道"整理編輯
祖師一生,為漢傳佛教禪宗得道高僧,且其在世時未見有食肉之舉,故以祭祀素果糕餅為宜,


農曆五月初六日清水祖師成道

 

資料來源 : 來至網路  本文章純屬知識 未涉商業用途 ,如有侵權請告知,立即刪除。
 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