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鬼臉節的由來,有兩種說法。一是相傳釋迦牟尼轉世的最後一世Vesandorn王子回到他的故鄉,城中列滿歡迎的隊伍,連妖魔鬼怪也都前來祝賀。二則起源于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。傳說當地一對熱戀中的男女因為身分地位懸殊而難以相愛,只有私奔至一處佛塔洞穴,但洞穴出口卻被後來趕上的追兵封死,兩人餓死其中。最後奉佛塔守護神之命,化為厲鬼光公與南天娘娘,保護洞穴中佛家寶物。
扮鬼節在泰語叫做「丕丹空」(Phi Ta Khon),意謂「鬼追人」。狂歡慶典期開始前,村民先行祭拜「光公」和「南天娘娘」,三天之後,村民把應節木製物品,如:大、小蓮花、水蓮花、炮槍劍和木棍等,以及幢幡、大扇、大旗、大、小水缸,還有魚、蝦、蟹、蛤等鮮貨,檳榔、菸葉、鮮花、香燭等,搬到縣城內的波那猜廟。
次日清晨,慶典在這個廟宇裡開始,由當地大巫師主持,請出鎮魔神道坐鎮會場,村民老老少少都扮著各種鬼臉,拿著木刀、木劍等,跟在大巫師後,接著是大鑼、長鼓、嗩吶、銅鈑等樂器隊伍,一路上鑼鼓聲響震天,沿路扮鬼村民也隨時加入隊伍,最後走回佛寺時,人群已形成如大蟒蛇般的長形隊伍。
祭拜後,扮鬼村民們就開始在佛寺外隨著音樂舞動,張牙舞爪,甚至有三公尺高的巨鬼。因為早年大多是中年男子裝鬼,在鄉村缺乏電力的時候,這群假鬼在黑暗中搖搖晃晃的,也真是陰森可怕,婦孺們都不敢外出,如今裝鬼的都是青年小伙子,連兒童也開始加入。
製作的鬼面具,通常從椰葉附在椰樹幹的一段硬殼除去尾,就成了面具,再挖掉兩眼,裝上一個象鼻,塗上各種怪誕顏色,兩旁再穿兩小洞,綁上繩子,就可以戴了。帽子可用蕉葉、紙板做成後再塗上五花八門的顏色。鬼衣由不同布料拼湊,用糯米漿貼在自己衣服上,穿起來有拖泥帶水效果者最棒。
此外,還在身上掛著會響的東西,隨著身體搖晃亂響。最怪誕的地方是,許多鬼都喜愛握著木製的男人性器官,雕琢細膩,如同藝術品,女孩見著紛紛走避,卻又笑嘻嘻。